7月15日凌晨3點,中山市三角鎮(zhèn)高平工業(yè)區(qū)內,中山市三美高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三美新材”)的車間里早已是機器轟鳴的世界。銅鎳共鍍生產線的鋼帶穿梭于電解液槽,顯示屏上跳動的參數記錄著鍍層的形成——這家扎根中山26年的企業(yè),用兩項填補國內空白的硬核創(chuàng)新,不僅讓高端汽車、新能源電池的“關鍵材料”實現(xiàn)國產化,現(xiàn)今更以每月1000噸的產能、76%的國內市場占有率,在金屬復合材料賽道上跑出了“中國速度”。
每一秒都在改寫“進口依賴”史
“注意看這卷鋼帶的光澤,鎳層均勻度達到99.8%,這是我們剛下線的銅鎳復合帶,馬上要發(fā)往寶馬配套廠。”三美新材車間主任在中控室指著實時監(jiān)控畫面介紹,“從7月初到現(xiàn)在,12條生產線沒歇過,工人分三班倒,連設備保養(yǎng)都得穿插在換班間隙,就這還欠著捷克、意大利客戶300噸貨。”

車間盡頭的成品區(qū),碼放整齊的鋼卷上貼著醒目標簽“K處理鍍鎳鋼帶”。這塊曾被日韓企業(yè)攥緊的“技術高地”,三美新材用7年攻關啃了下來?!?010年我們剛啟動研發(fā)時,國外企業(yè)連技術參數都不公開,團隊帶著放大鏡研究進口樣品,在實驗室熬了2000多個日夜?!惫炯夹g負責人回憶,直到2017年與上海寶鋼共建聯(lián)合實驗室,才終于突破鍍層附著力的核心難題,讓國產K處理鍍鎳鋼帶的耐腐蝕性達到國際領先水平。
而另一項“拳頭產品”銅鎳鋼帶的突圍更具傳奇性。2016年前,國內汽車焊管廠用的銅鎳鋼帶全靠比利時進口,每噸售價不菲還常斷供?!爱敃r去歐洲考察,對方車間隔著玻璃都不讓靠近?!倍麻L盧堅武指著正在準備裝車發(fā)運的產品,“我們帶著30多人的研發(fā)團隊,終于在2019年建成國內首條銅鎳共鍍生產線?!?/p>
用專利筑起“中國防線”
在三美新材的專利墻前,7項發(fā)明專利證書格外醒目。其中“單面電鍍銅鎳復合鋼帶制備方法”專利,記錄著打破壟斷的關鍵一步——通過創(chuàng)新遮蔽技術,讓鋼帶一面鍍銅層、一面鍍鎳層,實現(xiàn)“一面導電、一面防腐”的雙重性能,這一突破讓產品通過本田、豐田的嚴苛認證,成為國內首家進入國際車企供應鏈的銅鎳鋼帶企業(yè)。

三角鎮(zhèn)主管工業(yè)的梁保朝坦言,三美新材的可貴之處在于“十年磨一劍”的堅守:2010年啟動K處理鍍鎳研究,2016年攻堅銅鎳鋼帶,2020年批量生產,每一步都踩著技術攻關的節(jié)點。如今,其鍍銅鋼帶國內市場占有率達60%,TI公司、美國庫博等國際巨頭成了穩(wěn)定客戶;銅鎳鋼帶更以76%的國內市場份額,把比利時企業(yè)的進口占比從100%壓減至24%。這份成績單背后,是產學研協(xié)同的深度發(fā)力。公司與國內高等學府共建材料檢測中心,聯(lián)合某航空大學優(yōu)化電鍍工藝,引入博士領銜的研發(fā)團隊?!拔覀円粭l生產線投入三四千萬元,3條線下來光設備就砸了1.5億元,但自動化率提升到90%,一條線從3人減到2人,用人成本降了30%?!北R堅武指著智能車間的數據流,“現(xiàn)在每月1000多噸復合材料產量,200多員工就能撐起來,靠的就是技術密度。”
從“填補空白”到“定義標準”
走進三美新材正在建設的43畝新廠區(qū),這里將實現(xiàn)從金屬基材到汽車流體管模塊的全流程生產,把交貨周期從15天壓縮至7天。“我們不僅要做材料供應商,還要做技術方案解決者?!北R堅武透露,新產線將瞄準低空經濟、航空電子等新領域,目前研發(fā)5年的AI材料項目已進入中試階段。

市場的熱度印證著這份底氣。數據顯示,其雙金屬鍍層精密銅鎳復合鋼帶2023年國內市場占有率76%,按7.3%的年復合增長率,2024年將達81.55%;鍍鎳鋼板更有望在2030年占據全球17.64%的市場份額。2025年上半年雖受外部環(huán)境影響,產量仍同比增長8%,下半年預計增速達17%,特斯拉、寶馬、奔馳等車企的訂單已排至年底。
從實驗室里的反復試驗,到車間里的24小時轟鳴,三美新材用26年的深耕證明:真正的創(chuàng)新,從來都是在別人止步的地方,多走一步、再走一步——這既是填補空白的密碼,更是中國材料產業(yè)突圍的縮影。
記者 柯頌 通訊員 黃清霞
◆編輯:李靖◆二審:鄭沛鋒◆三審:周亞平